扫一扫,加微信好友

183-3719-7630

153-7878-2911

hnbzlkj@163.com

追“光”逐“电”二十载!厦门造LED照亮全球

  在全国业界,厦门LED产业的特色被誉为“厦门模式”。厦门光电半导体产业直接产值从2003年35亿元跃升至2023年2098亿元,已连续13年直接产值超千亿元,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20年来,厦门获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首个基地、国家显示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首批基地、国家外贸(节能灯)转型升级唯一的示范基地、全国五个集成电路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聚集区之一……

  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数据与成就,源起于2003年7月的一天。

  当时,科技部半导体照明调研组来到厦门,由此拉开我市LED产业发展大幕。20年过去,作为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半导体产业年产值早已超过2000亿元,产业照亮海西、光耀全球。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今日本报联合厦门市科技局为您讲述。

  谋深虑远 率先布局

  全国第一个国家LED基地落地厦门

  2003年,市委市政府利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版图加速重塑、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的重大机遇,瞄准光电子等新兴产业,授权市科技局成立厦门市新兴产业办公室,在全国率先布局光电子新兴产业。厦门开始对LED产业倾注大量关注与支持。

  2003年2月起,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前期酝酿和规划工作。当年6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启动。7月,科技部半导体照明调研组来到厦门。9月8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领衔的厦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协调领导小组成立,随即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推进措施。

  2004年4月13日,科技部授予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厦门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LED基地。同年,《厦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发展规划》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陈良惠院士、中国科学院王启明院士牵头的国家顶级专家组评审;市政府发布实施了《厦门市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等3个新兴产业规划。

  彼时,厦门被公认为是全国LED产业“响应最早、反应最快、组织最实”的城市。全市形成了“人人知道光电、处处谈论LED”的热潮和氛围。在此后的近十年间,从举办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建设夜景照明示范工程到创建国家级检测中心、创新产业联盟协同重大攻关机制等,厦门LED产业推进“年年有亮点、年年有高潮”。“厦门重视并大力支持LED发展成为海内外业界的共识,海外企业、台资企业纷纷来厦考察和合作。”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表示。

  20年来,全市各委办局、各区及各相关单位,围绕光电子新兴产业发展,聚力发展“一盘棋”产业环境,大力实施产业发展的系列“组合拳”,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发展大计。我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多种力量长期协同,聚力打出促进光电跨越发展的组合拳,绽放出今日成果。

  龙头牵引 产业集聚

  形成3条重点优势产业链群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策略,厦门光电半导体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大力打造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平板显示、LED、半导体集成电路3条重点优势产业链群,2023年直接产值分别达到1013亿元、424亿元和339亿元。

  在平板显示产业链群中,天马、宸鸿、友达、冠捷等龙头企业集聚和辐射作用尤为明显。产业链从后端应用向上游面板制造延链扩链,创新链从技术较低的组装向高技术的液晶面板方向发展,打造产业集聚效应,使厦门成为全国平板显示产业前六大城市。

  LED照明产业链群成功打造了LED产业的“厦门模式”——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品质、专注细分市场等方式,打造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群集聚群。围绕三安光电、华联电子和通士达照明等龙头企业,瞄准功率型白光LED的研发及产业化等展开创新。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招商引智引才与“外引内联”等举措,得以实现全市LED企业数量从最初的20多家快速发展到100多家,形成我国较完整的LED产业链群之一。

  厦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群则是我国五个产业聚集区之一,产业链粗具规模,其特色工艺和第三代半导体拥有坚实基础和前景。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厦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三安光电、乾照光电、士兰明稼等LED龙头企业正加速往第三代半导体转型升级。

  开创先河 创新机制

  组建全国最早的光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年来,厦门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与光电半导体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各种要素在集聚中分解、置换、融合,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瞄准靶向式创新攻关需求,通过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等新模式新机制有序实施,集中力量开展创新和成果转化。

  2008年7月,市科技局发起成立“厦门光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技术协同创新模式,此举开全国先河。联盟独辟蹊径,在全国率先探索科技联合攻关的新模式及创新成果分享的新机制。

  2009年,我市首次投入1000万元科技资金,引导三安光电、华联电子等9家企业投资6500万元,策划实施了“LED路灯技术创新及示范工程项目”“高效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联盟项目,进行自主创新和协同攻克。其中一个项目主要瞄准功率型白光LED外延芯片和封装关键技术进行创新攻关,研发生产的高效白光LED外延芯片及器件都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另一个项目主要针对LED路灯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协同攻关示范,引入了“赛马机制”,开展了封装、散热、配光、示范等节点创新攻关。

  这不仅攻克技术难点,促使厦门市LED技术水平、规模持续领先全国,还突破了技术封锁,提升了企业间技术合作,为全国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建设贡献了厦门方案,被科技部在全国推广。

  企业转型 政策扶持

  我市现有光电半导体高新技术企业132家

  紧扣技术变革,推进产业转型,成为企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对此,我市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政策加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做法之一是引导光电半导体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年度研发费用投入占企业总营收的15%以上。如今,三安集成的功放器件制造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另一个做法是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市科技局通过资金补助、奖励、税收优惠、科技信用贷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布局建立研发机构。目前,我市已拥有与光电半导体产业相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48个。

  我市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目前全市有光电半导体高新技术企业132家,创造全市光电半导体总产值的56%。同时我市还建立了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备案管理制度,为企业打开应用市场背书助力,已有63家光电半导体企业成为未来产业骨干企业。

  2019年以来,针对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未来产业及重点发展领域,市科技局已实施48个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投入财政科技资金3.5亿元,引导社会投入8.2亿元创新资金,取得许多重大突破。数年间,我市三安、华联、光莆等企业参与的LED和半导体科研项目攻关成果斩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平台赋能 质检护航

  建设首个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检测平台

  注重公共技术服务,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是我市LED发展的一大特色。二十年来,我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支持建设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市集成电路测试认证服务平台、稀土光电功能材料研发平台等,从检测认证、研发设计和计量等领域开展公共服务,支撑光电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2006年12月,市政府提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LED检测中心。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厦门市筹建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标志着厦门光电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和检测平台的建设迈向一个新台阶。2010年9月8日,厦门国家LED质检中心正式建成,财政投入设备资金超过1.5亿元,成为当时全国建设最早、投入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LED检测中心,成为支撑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平台。

  应用带动 照亮城市

  成为首批国家“十城万盏”示范城市

  以应用促产业发展,推动应用示范场景的建设。我市大力建设2006年春节亮灯工程、国家“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两岸搭桥”计划LED路灯示范项目等,实现了提升城市品牌、高效促进LED产业发展、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等成效。

  2009年,厦门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十城万盏”第一批示范试点城市,我市制定《创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和《建立厦门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若干意见》,授予28家单位为“十城万盏”示范工程参与单位,为推动我市企业发展提供有力市场载体和空间,成为全国LED应用照明创新典范。

  标准先行 引领发展

  编制首个半导体照明地方技术要求和两岸互通标准

  我市LED产业发展一直坚持走“重技术、重质量”道路。2005年10月,在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和市质监局等指导协调下,我市建立了LED示范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并编制了全国首个半导体照明地方技术要求,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牵头编制11个地方标准,为全市各种LED夜景示范场景建设起到保驾护航作用,引领了全国LED行业发展。这些标准后来上升成为2个全国团体标准、2个两岸互通标准和5个福建省地方标准。

  其中,2010年厦门市与台湾LED路灯联盟、台湾工研院等编制的《LED路灯照明技术规范》等2个两岸互通标准,为国内首批两岸互认互通的标准,厦门在推进两岸共同市场中获得先机。

  两岸同行 合作共赢

  探索厦台LED技术深度融合新模式

  光电半导体是厦门与台湾最具代表性的经贸合作领域之一,初步实现了从承接产业转移向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

  20年来,我市吸引了友达光电、冠捷科技、宸鸿科技、晶元光电等光电半导体龙头企业落户,全市台资光电半导体企业创造了近一半的产值。尤其是近年来,冠捷显示从原先“台湾资金+台湾团队经营”演变为“大陆资金控股+台湾团队经营”的两岸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

  两岸建立了常态化互动合作机制,厦门市光电半导体行业协会与台湾电电公会、台湾区照明灯具输出同业公会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台交会光电系列活动向两岸交流合作纵深方向持续推进。此外,两岸还开展了“两岸搭桥计划”示范工程项目、厦台LED测试等合作。

  

  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LED产业下游LED显示屏研发、制造和销售,位列国内LED显示屏行业规模前列,2023年企业规模40亿元。

Micro-LED产学研联盟成立

  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催生全球范围的产业变革,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信息化领域成为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地。光电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智造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参会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大会的召开,对梳理信息领域各学科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中国信息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大会的专题研讨会上,200多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谋信息领域新发展。与会专家围绕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微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智能控制与自动化、Micro-LED产学研用等主题,分享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产业应用、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

  与会人士表示,本次会议加速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创新迭代、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方面展现了智慧和贡献,有望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开幕式期间还举行了Micro-LED产学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成立Micro-LED产学研联盟。联盟单位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签署了Micro-LED战略合作协议,这将进一步加速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Micro-LED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发挥学术优势

  高校为显示产业添力增势

  在新型显示技术的激烈竞争中,高校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凭借卓越的科研环境和顶尖的学术团队优势,高校在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作为人才培养的沃土,高校持续为企业输送具有创新思维和实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新型显示产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厦门大学作为我市高校科技创新集群的领头羊,也是“Micro-LED产学研联盟”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新一代半导体显示技术尤其是Micro-LED显示领域,以其深厚的科研底蕴和创新的学术精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21年,厦门大学与厦门市政府共建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研究院聚焦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以Micro-LED显示技术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实现全链条协同创新,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孵化成果、支撑大规模产业集群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Micro-LED技术研发的征途上,厦门大学及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已取得累累硕果。如今拥有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材料外延、芯片制造、转移集成等完备的智造创新链。2023年建成全球首条G2.5代Micro-LED巨量转移工艺示范线,通过激光剥离、激光转移修复、面板键合等创新技术,在业内首次成功制造出像素密度高达403 PPI的超视网膜显示TFT基Micro-LED全彩屏,成为Micro-LED显示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据介绍,厦门大学近年来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厦门大学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我国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12月9日 16:57
浏览量:0